管桩施工中有哪些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?

2025-05-08 17:58:37

一、桩体倾斜

质量问题表现
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允许范围。
原因分析

  1. 未进行双向垂直度校核;
  2. 地下存在障碍物或场地不平整导致桩机失稳12
    预防措施
  • 施打前在桩机正前方和侧面架设经纬仪,确保垂直度偏差≤0.5%L23
  • 场地整平压实,遇浅层障碍物应拔桩清除并回填密实,深层障碍物需联合设计单位调整桩位23

二、焊缝不饱满及接桩处开裂

质量问题表现
接桩焊缝存在气孔、夹渣或开裂。
原因分析
焊接工艺不规范,未分层焊或焊后冷却时间不足24
预防措施

  • 接桩前彻底清理连接端杂质、油污,确保两节桩轴线对齐24
  • 采用分层对称焊接,每层焊渣清理干净,焊后冷却≥8分钟再施压48
  • 焊缝厚度需高出坡口1mm,并进行100%探伤检测48

三、贯入度剧变

质量问题表现
沉桩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增大或减小。
原因分析

  1. 地质异常(如溶洞、夹层);
  2. 桩身断裂或持力层起伏大34
    预防措施
  • 发现贯入度异常立即停桩,采用超前钻探明地质情况34
  • 控制PHC桩总锤击数≤2500,最后1m锤击数≤30046
  • 对桩身质量严格验收,确保强度达100%后再施打48

四、地面隆起及邻桩位移

质量问题表现
沉桩区域地面隆起,相邻桩上浮或偏移。
原因分析
挤土效应显著或施工顺序不当45
预防措施

  • 采用跳打法(每日施工≤12根),从中间向四周施打5
  • 预钻孔(孔径比桩径小50-100mm,深度为桩长1/2)减少挤土效应56
  • 设置排水沟、袋装砂井降低孔隙水压力,沉桩后间隔≥14天再开挖5

五、桩身断裂

质量问题表现
桩身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,甚至断裂。
原因分析

  1. 锤击力过大或遇硬夹层;
  2. 桩身质量缺陷或运输碰撞损伤36
    预防措施
  • 选用AB型桩增强抗弯性能,穿越硬夹层时降低压桩速度34
  • 桩身进场时检查无裂缝、蜂窝,堆叠不超过3层且支点距桩端0.21L8
  • 采用静压法代替锤击法,控制压桩速度≤1m/min58

六、沉桩困难

质量问题表现
桩无法穿透硬夹层或遇地下障碍物。
原因分析
场地存在旧基础、孤石或密实砂卵石层56
预防措施

  • 施工前钎探排查障碍物,浅层障碍物挖除,深层障碍物引孔处理56
  • 采用嵌岩桩尖或射水沉桩辅助穿透硬夹层46

七、预应力损失

质量问题表现
桩身承载力下降或耐久性不足。
原因分析
桩头锈蚀、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锚固不良7
预防措施

  • 加强桩头防腐处理,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7
  • 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把控,养护期≥28天7

关键控制要点

  1. 地质复核‌:超前钻探与试桩结合,明确持力层深度及地质异常;
  2. 工艺适配‌:根据场地条件选择开口桩尖、植桩法或静压工艺;
  3. 过程监控‌:实时监测垂直度、贯入度及邻桩位移,发现异常立即纠偏25
返回顶部
扫一扫